1.教會節期插花藝術   作者:潘凱玲傳道

教會的環境布置與禮儀息息相關,它是一種藝術,也是禮儀的一部分。這些布置不但為崇拜提供了適切的「禮儀環境」(liturgical environment),同時顯示了神是最偉大的藝術家。教會的環境布置可分為「固定」的設計(教堂建築、彩色玻璃、浸池等)和「暫時」的裝飾(橫幅、花藝等),以配合不同的節期和禮儀。這些布置不單美化了敬拜的環境,也提供敬拜的指引和靈感,鼓勵會眾全人參與(active participation);同時營造了一種呼籲和提升人與至聖者溝通的氣氛,讓人完全被神吸引(God-attractiveness),以至高度意識到神(God-consciousness)的本質與作為 。 (更多。。。)

2.聖詩和牧養的關係   譚靜芝博士主講 劉家光錄音編寫

在信徒生命中,聖詩與牧養是不能分割的。神愛我們,差祂的兒子流出寶血拯救我們,因此,信仰群體要用愛來回應上主;聖詩不單給我們表達愛慕主的機會,而且指導我們如何回應主。在我們對主的崇敬和禮儀方面,唱詩同時也塑造我們對神的發現。 (更多。。。)

3.以立約為根基、合乎聖經的崇拜   作者:彭家鏗博士

崇拜是上帝與人的相交對話,但有限的罪人並不能(亦不配)與那聖潔超越者親近,罪人與上帝之間有著不能跨越的距離。惟有上帝親自向人啟示自己,世人才得以認識祂;亦惟有上帝主動與人建立關係,人才能得以親近祂。人得以敬拜上帝,是因為上帝藉祂的話(聖經)去啟示祂自己,同時也因為上帝與人立約,人才能藉聖言和聖約得以與祂建立關係。因此,道成肉身的基督是聖約與啟示的高峰。一方面,聖道藉救主得以成全,而人亦惟有透過與主相連才能與上帝相知相遇。再者,聖經本身便是一本約書,當中記載了上帝在整個救恩歷史之中與人立約的過程,藉著基督的救贖工作,成全舊約,建立新約,聖經也因此被稱為《新舊約全書》。如此,聖經、聖約與崇拜實在有不可分割的關係。真正的崇拜應以基督為中心,在敬拜中展現上帝與人立約的關係。同時敬拜也應受聖道所約束,也以聖經的原則作基礎。 (更多。。。)

4.從水禮詩看教會音樂牧養   作者:譚靜芝博士

若問今日基督教的水禮是屬於誰,你會傾向將它私有化嗎?將水禮形容為一種個人的經驗?抑或一個大於自我的「我們」群體的凝聚、基督生命的共享與聯合?若說新入教的人在水禮時得到了教會信徒最大的肯定與接受,領受水禮的人在水禮中總結出對自身的了解是不容忽視的,這不但影響其日後參與教會的身分角色,而且對在這個基礎上建立教會群體的意識,投入與神與人的密切關係中,將起關鍵性的作用。 (更多。。。)

5.從聖餐聖詩神學看教會牧養 作者:譚靜芝博士

聖餐聖詩在教會主餐記念中盛載着信徒對主愛的回應,亦成為我們對神觀的認知認信。大多數福音派教會每月只守主餐一次,教牧不期然傾向選擇同樣兩三首聖餐聖詩,使會眾有較大的安全感。但周而復始反覆沿用相同的聖餐詩會限制會眾對聖餐的理解,若加上過分簡約的「禮文」,或只用幾節經文交代聖餐的源起,會忽略了主餐中本來豐富的神學,失去主餐本來多層的象徵意義。 (更多。。。)

6.在空間中與神相會 作者:洪志娟博士(本⽂已獲作者允准使⽤。)

香港的樓價及租金高企,不但構成住屋問題,亦令大多數教會局限在不敷應用的空間內。裝修堂址的考盧,往往只能著眼於如何容納最多的聚會人 數及規劃出實用的間隔;運用視覺藝術設計來切合崇拜的空間,似乎成為奢侈的考盧。然而,如二十世紀崇拜禮儀學者詹姆斯·懷特提醒:「教堂建築不單反映基督徒的崇拜方式,同時也會塑造基督徒的崇拜方式」,崇拜空間的規劃實在是-個不容忽視的課題,而視覺藝術的運用亦肩擔舉足輕重的 角色。本文將簡介崇拜空間的規劃,並提出一些運用視覺藝術來豐富崇拜空間的建議。 (更多。。。)

7.聖灰日的屬靈反思 作者:李芝玲博士

教會年是按著基督事件的時序來編排的,共分為三個周期:光的周期、生命的周期及國度期。剛過去的將臨期、聖誕期及顯現期是屬於光的周期,而今年 2 月 26 日的聖灰日就是生命周期第一個節期—大齋期的開始,故此,聖灰日(Ash Wednesday)就是大齋期的首日。 (更多。。。)

8.指揮在詩班中的角色 作者:李芝玲博士

對於一般的合唱指揮來說,指揮學是一種用以帶領一個演出團體去表演一個合唱作品的技巧,而這種技巧是透過領導才能、演譯風格、動作、身體語言作為溝通媒介的。 固此,指揮的角色既是音樂家,亦是溝通者及演譯者。作為一位教會詩班的指揮,擁有以上提及的技巧及學問固然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擁有一顆委身侍奉主的心,願意不斷追求卓越,而目的不為滿足自己或炫耀自己的才能,乃為要滿足那位愛我們的主及完成祂 所交付的使命。 (更多。。。)

9.崇拜中的聖道 作者:李芝玲博士

自從創世以來,神多次多方向人啟示祂自己,及後更藉著道成肉身的聖子—耶穌 基督,把神對世人的愛及救贖的計劃完全地彰顯。1 神在歷史中的作為及神與人之間 愛的關係都被清楚地記錄在舊新約的聖經之中。 (更多。。。)

10.嘥錢嘥時間的獻祭 作者:譚子舜牧師

在教會從事與藝術和創作相關的崇拜事工多年,我覺得其中一樣最難的地方就是向執事尋求批核預算,箇中原因是我很難把其中價值約化成一個市場金額。好像有很多次,我們影音事工的手足建議教會在禮堂添置新的投影機,執事便問我這是 must have or nice to have (必要還是可 有可無)?這問題與門徒問那傾倒香膏於耶穌腳上的女人那問題——「何用這樣枉費?」同樣 難答! (更多。。。)

11.聖灰日的歷史及意義 作者:麥依汶博士

「聖灰日」的設立源於教會使用塗灰儀式來標記「大齋期」的開始。「大齋期」是一個預備期:慶祝及預備耶穌的死及復活。復活節的拉丁文是 Pascha,是基督教一個重要的節日之一,最初定在猶太人逾越節之後的主日,故此早期教會的猶太人會在逾越節當天記念耶穌的受難與復活,以示耶穌基督就是逾越節的羔羊(林前五 7-8)。四十天的 Pascha 預備期在第四世紀開始出現 ,「四十」代表完全,而「四十天」代表一個過程的完成。四十天的「大齋期」也紀念耶穌受洗後在曠野中四十天的 禁食—被誘惑及得勝的過程。在這四十天,耶穌確認了神的道是應對魔鬼及其誘惑的 唯一辨法(太四 4,7,10;路四 4,8,12)。基督為全人類勝過了誘惑,親自示範了完全順從及依靠上帝的方式。通過依靠上帝的話語,耶穌擊敗了魔鬼,證明了祂是神兒子的身份,並且教導教會如何過得勝的生活。 (更多。。。)

12.將臨及聖誕節期教堂花藝設計 作者:洪志娟博士(本文已獲作者允准使用。)

早於十月,花墟的店舖已開始售賣聖誕裝飾及聖誕花藝常用的乾濕花材,品種及數量亦較往年多,可見聖誕花藝布置的需求愈來愈大。今期就討論一下將臨及聖誕節期的教堂花藝設計。 (更多。。。)

13.從巴哈所編寫的樂曲看他如何幫助信徒去建立人與神的倫理或關係 作者:何世傑博士(本文已獲作者允准使月。)

禮儀和倫理基本上是互相結合、不可以分割的。禮儀反映倫理,例如禮儀中的認罪禱文是充滿了倫理內容。而L. Edward Phillips 更稱禮儀就是倫理,教會倫理是人的信仰生活一部分。 (更多。。。)

(更多。。。)

14.只帶半個腦崇拜 作者:譚子舜牧師(本文已獲作者允准使用。)

受政府限聚令影響,近月香港教會不單被迫要將崇拜搬到線上,而且還苦惱於如何在不多於四個人的規例下既有人講道、有人帶領敬拜,又有人彈琴或結他、還得有人操控拍攝鏡頭? (更多。。。)

15.敬拜到底是怎麼一回事? 作者:譚蜺傳道(本文已獲作者允准使用。)

「敬拜」讓你想到甚麼?莊嚴的禮堂、帶領會眾進入聖所的詩班和敬拜隊、引發人默念基督的聖壇上的擺花、傳講豐富神學內容的聖詩、扎心的講道信息、那承托著數百會眾歌頌聲的電風琴,還是……?不錯,這都是在崇拜中,我們所看見、所在意的。不過,我們還是要問自己這個問題:敬拜到底是怎麼一回事? (更多。。。)